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通訊員 張顯斌)為促進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我省始終將保障產品質量,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放在工作首位。截至目前,已創建1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14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位居全國第三。
創建過程中,各市縣(市、區)因縣施策,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強化監管能力,擦亮農安縣品牌,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安全食品唐山造
唐山是全國15個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之一,也是我省唯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其下轄的玉田縣、樂亭縣、曹妃甸區也是較早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在監管體系和監管制度建設上為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安全食品唐山造”是唐山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之魂。近年來,該市農產品總體監測合格率持續穩定在98%以上,群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滿意度全市總體達到80.94%。
該市重視農產品安全投入,2021年全市農安資金投入達到了4000多萬元,形成了綜合協調、行政監管、綜合執法、檢驗檢測、技術服務“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構筑起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堅固防線。目前,全市配備各類監管裝備超過800臺(套),執法裝備194套、快速檢測設備355臺(套),12個縣級檢測機構中通過“雙認證”的達到10個,排全省第一。另外,標準化推廣力度逐年遞增,全市農業標準化覆蓋率已達74.5%,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增幅達到13.6%以上。該市“智慧農安”管理系統功能強大,針對投入品監管、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生產過程控制、檢驗監測、質量追溯、預警應急和社會監督等方面均實現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得到大幅提升。
小蘑菇蘊含大監管
小蘑菇大產業,致富之路添動力。平泉市的食用菌產業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縣(市)級第一,影響其發展成大產業的主要因素,靠的就是質量第一。
靠科技促進標準化。在食用菌產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該市成立了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委員會,與名校合作緊盯高端生產技術引進,落地實施了《無公害反季滑子菇生產技術規程》等省市地方標準20個,有效促進6.8萬畝食用菌的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
靠質量認證引導產業升級。在質量認證方面,平泉市財政每年都會安排資金80萬元獎勵獲取質量認證的食用菌企業和合作社。平泉市農業農村局聯合承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全程指導出口企業開展ISO、GAP等認證,并對獲認證企業進行跟蹤管理。目前,全市累計認證食用菌有機農產品12個,綠色農產品13個,“平泉滑子菇”“平泉香菇”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潤隆、森源等11家企業完成了出口基地備案工作,8家重點食用菌龍頭企業全部進行了出口衛生登記。瀑河源公司獲得GAP認證,森源、潤隆等公司獲得IFS、FDA、BRC、ISO22000、ISO9001認證。
靠監測體系強化質量保障。該市農業農村、環保、市場監管等部門統籌協作,持續加強了產地環境監測,有效確保了生產源頭安全。日常工作中,出入境檢驗檢疫和市、縣、鄉檢測機構聚合發揮檢測網絡功能,真正實現了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全覆蓋。
健全體系保運行
強化質量監管,重在體系建設。涿州市始終將體系建設放在工作首位,作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取得顯著成效。
一方面,該市建成了以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為核心、執法中隊為主體的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并建立了“周培訓季考核”機制,持續強化了執法工作水平,獲得了國家級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單位榮譽。同時,在建立質量追溯體系方面,該市農業農村與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推進了質量安全追溯,目前全市100家生產經營主體已實現在線視頻監控、檢測和二維碼追溯。另一方面,有序推進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有效確保了“上市”產品質量安全。目前,已建成5座病死畜禽自動化收集系統,病死動物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同期建設了大型紅膜沼氣設施,撥款近5000萬元主要用于獎補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綜合利用。
合格證推廣各顯風采
承德市雙灤區根據產業布局探索出兩種農產品合格證實施模式,大力發展城郊都市農業產業。一是以收購主體為主導模式,強化收購主體向農戶索證,倒逼農戶有效落實合格證制度;二是以村委會為依托模式循序推進,合格證發放到村委會,并由村農產品質量安全協防員指導農戶開具合格證。同時,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加強管理,對2次抽檢不合格和拒不整改農戶,納入黑名單進行重點監管。
滄州任丘市創新推出“拿證”新模式,可即時出具合格證。一是身份證識別打印合格證。該市在10個鄉鎮監管辦公室、蔬菜批發市場、種植養殖集中區域設置服務站點,農產品生產者可以通過身份證識別注冊進行自助打印。二是“云”打印。利用手機微信添加合格證小程序進行實名注冊,通過掃描自主一體機二維碼實現快速打印。三是藍牙打印。在一般農產品種植養殖村、種植養殖大戶等場所設置藍牙終端打印設備,通過藍牙連接打印機可實現快速打印。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主要聯合市場監督部門強化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農業農村局在全縣范圍內近400家種養大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推行合格證制度,市場監管部門挑選7家批發零售企業作索證試點。縣農產品檢測中心和11個農產品質量檢測站指導10個生產基地和合作社開展自檢并進行快速檢測,檢測合格的方可附證“上市”進入流通環節。
小舉措彰顯大智慧
秦皇島盧龍縣作為全國畜牧大縣,是我省生豬調出大縣和標準化肉羊養殖示范區。一直以來,該縣堅持生態、綠色、有機、安全發展方向,大力推進小麥、蔬菜、水稻、谷子等作物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運用無人機、大型自走式噴霧機等現代機械集中噴藥,并用殺蟲燈、防蟲網、高溫悶棚等方法替代使用農藥。同時,全面推廣了“納米膜好氧發酵堆肥技術”,對每套設備補貼2—3萬元,有效激勵生產經營主體積極購買,確保農業廢棄物高效、環保、安全以及低成本利用。目前,全縣已建成29個資源化利用點位,年處理畜禽糞污畜禽固體廢棄物57萬噸。
品牌提升靠綠色發動
寧晉縣與河北農大、省農科院、河北師大合作,對蔬菜、食用菌、小麥、玉米等主要產業的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控技術進行提檔升級,創建了2個千畝糧食高產綠色防控技術試驗區,主要推廣小麥、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同時,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植養殖大戶開展綠色、有機產品認證,讓產品更具品牌化。鳳歸巢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生產的農產品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玉鋒實業集團9家企業生產的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寧晉鴨梨”“寧晉羊肚菌”獲得河北省“氣候好產品”榮譽。
磁縣以治理面源污染為契機,有效提升了農業棄物利用率,三年來化肥減少使用量450噸。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到29.5%,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主要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率和農藥利用率分別達到39.5%以上。全縣畜禽養殖污染資源化利用設施配套率完成95%,資源化利用率完成73%。
據了解,2021年磁縣紅薯申報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認證已經通過省市審核,葡萄、紅薯、生姜、蒲公英茶已通過綠色食品和環境檢測。
落實責任強質量
元氏縣在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方面,圍繞蔬菜、果品種植、奶牛養殖等重點行業,制定了讓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全縣優勢農作物農業標準化生產方案,并建立了“可追溯”制度。具體落實上,以龍頭企業、“三品一標”生產單位為重點,在全縣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場所,實施推進了生產主體備案和生產檔案記錄制度。通過采取產品上市前檢測、發放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規范農產品包裝標識等有效監管措施和手段,實現了“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產銷一體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流程。
自上而下強監管
淶水縣在強化網格化監管方面,積極部署開展了縣級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包鄉鎮、鄉鎮監管員包村、村協管員協管全村和企業內檢員負責企業的監管態勢。720多名縣、鄉、村和企業監管員全部明確工作職責并公示上墻,真正做到了“縣級有人管、鄉鎮有人抓、村里有人看”。
工作推進中,積極開展了百名農技人員包村進戶科技下鄉活動,要求每名農技人員聯系2個村,每個月農技人員進村指導不少于2次,推廣集成示范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綠色節本增效的關鍵技術模式,加速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和先進實用技術,打通惠農強農政策和現代農業科技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示范引領創新監管模式
灤平縣在河北華都食品有限公司和承德三元金星鴨業有限責任公司積極打造了追溯示范標桿。一是企業內部追溯和監管平臺雙追溯有機結合,通過“龍頭企業+協會+農戶標準化飼養基地”的禽類養殖模式,采取“五統一”管理模式,實現了肉禽飼養、飼料供應、用藥管理、屠宰加工的全鏈條監管,確保“上市”產品全程可追溯;二是企業自檢和監督抽檢相結合,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企業落實生產主體責任,建立了具有國際先進設施和檢測技術的檢測中心,從養殖到屠宰,從原料入廠到產品出廠整個過程中所有與質量有關的檢測統一進行質量把關;三是發揮縣檢測中心作用,積極對企業產品定期進行風險監測,及時排除質量隱患。
同時,該縣大力推行“紙質追溯+電子追溯”的合格證出具模式,實施質量安全可追溯的生產經營主體達到了100家,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出具合格證。
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省因地制宜、先行先試,強化提升了當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了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