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郝海秀)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每個家庭的深深關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據統計,我省現有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500余萬,占全省戶籍總人口的比重達到20%,按國內通用標準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面對數量龐大且快速增長的老年群體,如何滿足他們多層次、多樣性、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有尊嚴地安享幸福晚年,已成為廣為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近年來,河北省民政廳高度重視養老服務發展,持續完善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體系,統籌推進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穩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水平,大力倡導尊老敬老孝老社會風尚,全省“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養護中心護理人員幫助老人作康復訓練。省民政廳 供圖
聚焦政策創設 改善市場發展環境
近年來,省民政廳為激發養老服務發展活力,不斷破除制約養老機構發展的政策障礙,降低準入門檻,簡化登記流程,為養老服務發展提供了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全省養老機構數量穩步增長,健康養老、旅居養老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為減輕養老機構負擔,在財政補貼、稅費優惠、土地供應、人才培養、醫養結合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推動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對養老機構部分服務項目、土地使用、房產使用免征增值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落實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明確養老機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享受居民價格,大幅降低了養老機構的運營成本。2019年,全省養老機構享受養老服務免征增值稅2060.42萬元,減免房產稅427.71萬元、城鎮土地使用稅435.8萬元。截至2019年底,全省養老機構共有1507家,總床位19.8萬張,入住老年人10.2萬人,基本滿足了全省老年人機構養老需求。
聚焦特殊群體 夯實民生保障底線
我省現有87萬余名低保家庭老年人、近23萬名特困老年人,4萬余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老年人,170余萬名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確保這些特殊困難老年人能夠安享幸福晚年,是民政部門保障改善民生的基本職責。2018年以來,省民政廳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動,省級籌措近3億元資金,以消防安全、危房加固、房屋修繕為重點,對157家敬老院進行改造提升,提升兜底保障能力,目前改造提升項目已全部完成,集中供養特困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安心、舒心。
聚焦群眾關切 拓展基本服務功能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老年人養老需求結構從“生存型”逐步向“舒適型”轉變。為順應這種發展趨勢,省民政廳堅持需求導向,調整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結構,促進優質養老服務資源向老年人周邊、身邊和床邊聚集。
2019年,滄州市新華區啟動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工程,依托居家養老信息平臺和“一鍵通”“智能腕表”等智能終端,將醫、養服務機構與老年人連接起來,入網老年人可自由選擇服務項目,專業機構提供服務。這種養老服務模式,打破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地域限制,實現助餐、家政、康復理療、老年課堂、文化娛樂等多種服務內容的自由流動,最大限度釋放了居家養老的發展潛能。目前,全省已建成并運營27個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基本實現線上點單線下企業就近提供保潔、助餐、康復護理等各類服務,初步實現13個市(含定州、辛集市)主城區服務全覆蓋,固定入網老年人100余萬人。
聚焦質量建設 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近年來,省民政廳會同相關部門連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重點清除養老機構消防、食品等安全隱患,規范內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全省已累計整治消除各類安全隱患3000余處,100余家養老機構因整治后仍未達標被關停;在全省開展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工作,培育了一批服務優良、管理規范、老人滿意度高的星級示范養老機構,輻射帶動全省養老機構高質量發展,星級養老機構已逐漸成為“老人住著舒心、家人選擇放心”的代名詞;以制度形式規定了老年人的優待項目和優待范圍,明確老年人享有公共服務優待,建立起全省80周歲以上老年人津貼制度,建立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制度,對本省戶籍、低保對象中80周歲(含)以上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標準發放養老服務補貼;60周歲(含)以上79周歲(含)以下重度、中度失能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標準發放護理補貼;堅持需求導向,鼓勵引導養老機構采取內設醫療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署協議、定期巡診等多種方式開展醫療服務,增強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全省90%以上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