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通訊員劉冬云 周子龍)漫山野山楂花開、清郁飄香,小廣場童叟歡顏、笑語盈盈……在河北省淶源縣西杏花村,一幅嶄新的美麗鄉村建設畫卷正徐徐展開。
西杏花村位于太行深山區,距離最近的淶源縣城也有42公里。4年前,這里山路泥濘、石房破舊,是全市深度貧困村,全村有61戶(167人)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達到29.61%。這里經濟基礎十分薄弱,沒有副業、沒有積累,只有連綿的大山和星落的巴掌田,村民基本靠天吃飯。2017年該村被確定為稅務部門扶貧點。為了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保定市市稅務部門專門派出3人工作隊常駐大山深處,同當地“兩委”共謀發展之路。
隊長王占紅認為,要想帶領鄉親們奔小康,就要找到大家的最大公約數。走訪中,工作隊注意到,當地幾乎家家種植山楂,但每年只在果實成熟季節賣鮮果。行情好的時候每斤1元錢,差的時候每斤連5毛錢都賣不到。有時候不掙錢,干脆就讓果實爛在枝頭。
山楂能不能成為村民創收的“爆發點”?一次偶然,隊長王占紅與老鄉攀談,看到老鄉手里的水杯泡滿了山楂。老鄉說,他常年血壓高,都靠泡山楂養一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王占紅心頭一亮,多少天來困擾他的山楂扶貧有了新思路。他立即撥通單位電話,利用稅務部門掌握全市行業企業信息分布優勢,很快篩選并聯系了安國市幾家加工中藥飲品的企業,向他們推介當地的山楂果。經樣品鑒定,幾家藥企一致認為該村山楂屬天然品種,藥用品質上乘。經與當地村委會和村民代表溝通后,工作隊與安國市藥材經銷商達成初步合作協議,村民負責山楂種植、切片,藥企經銷商負責收購、銷售,探索建立“合作社+農戶+經銷商”的產銷“一條龍”產業模式。
思路有了,實操問題又出現了。由于果樹大多長在山溝坡地,灌溉不便,果實大小不均,加之村民切片普遍停留在純手工階段,效率低,質量缺乏保證,無法滿足經銷商要求。2019年工作隊在赴先進地區考察、觀摩后,為該村購進160臺山楂加工切片機器,并手把手教大家切片、晾曬現代技術,引導大家走機械化發展的路子。數據顯示,這一年參與項目的村民當年普遍增收400到1000元,成為村民種植山楂以來收入最高的一年。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山楂產品價格大幅跳水,隊長王占紅寢食不安。他說,穩住山楂切片加工產業鏈,才是幫助大家脫貧的長遠之路。他不止一次與藥企溝通大山里的情況,也不止一次幫助藥企尋求產品新銷路。漸漸的,藥企經銷商被這位扶貧干部的真誠感動了,答應西杏花村的山楂不限量收購,且價格保證不低于市場行情。
得知山楂不愁銷路的村民們,更加堅定了山楂產業致富的決心,也更加盡力盡心提升山楂的品質和質量。2020年第一次送貨那天,王占紅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忙著給山楂過秤、做記錄。他說,創業非經過不知難,大家盡力,我們也要盡力。這次,西杏花村的山楂切片每斤又為村民增收近一元。
經過幾年的努力,而今,西杏花村的山楂切片加工產業如火如荼,百姓收入穩步提升。村支部書記劉敬說:“扶貧隊幫我們解決了發展問題。收入增加了,大伙兒們的干勁兒更足了,對幸福生活也有了更高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