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魏美芳 王成應)去年,我國正式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時,強調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讓生物天然氣行業迎來了曙光。三河市盈盛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天龍集團轉型升級、踐行綠色高質量發展而傾力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塊,經過近5年的深耕與堅守,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面對全球碳減排潮流下的機遇和挑戰,三河市盈盛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前瞻布局,以創新促發展,瞄準行業“卡脖子”問題,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堅持科研和產業化“兩手抓”,推動綠色新產品、新技術落地生根,為“雙碳”目標提供盈盛方案。
借勢發力 實現“彎道超車”
2021年5月25日,盈盛生物通過石家莊股權交易所備案,成功發行“非公開發行可轉為股票的公司債券”,發行總額為3000萬元,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沼氣發電等技改項目建設及補充秸稈收購資金,標志著盈盛生物邁出了在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的第一步。據了解,盈盛生物于2020年底通過石交所審核掛牌上市,從此進入資本市場,通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規范信息披露,為公司實現直接融資和沖擊更高層次的資本市場上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盈盛生物是以生物天然氣和生物有機肥產品為主體的民營高科技新能源、環保類綜合企業。經營范圍涉及沼氣行業的前端秸稈、畜禽糞污、餐廚等原料的收儲運,利用秸稈、糞污、餐廚等有機廢棄物生產沼氣的技術研發、運營和利用,以及后端沼氣提純、生物燃氣、沼氣發電、生物有機肥的加工和銷售。盈盛生物投資近2億元建成投產的一期國家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占地109畝,年消納秸稈11萬噸、畜禽糞便3萬噸,年產沼氣1100萬立方米、生物天然氣700萬立方米、有機沼肥5萬噸,成為“十三五”期間國內單體投資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優質生物燃氣項目。
“可以說,當前是生物天然氣行業發展‘最好的時代’。”三河市盈盛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琦璋說,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的提出,給作為“負碳”的生物天然氣行業發展提供了絕佳機遇。
三河盈盛生物公司運輸車輛。
生物天然氣是通過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工業有機廢水等各類城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經厭氧發酵和凈化提純產生的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的非常規天然氣。發展生物天然氣,不僅可以增加天然氣供應、增強能源安全保障水平,還具有規模化處理有機廢棄物、加快替代農村散燒煤、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2019年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10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將生物天然氣納入國家能源體系,提出了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產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實現替代進口天然氣30%的發展目標。自此,生物天然氣行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并首次明確指出推進燃氣下鄉,支持建設安全可靠的鄉村儲氣罐站和微管網供氣系統。多重利好政策的釋放,給相關行業提振了信心,甚至有人提出,生物天然氣行業又迎來“第二個春天”,開啟了“沼氣元年”。
為把握風口機遇,做大做強主業,盈盛生物謀劃了年產1800萬立方米生物質燃氣項目,該項目是北京市通州副中心和廊坊北三縣“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協同發展的重要新能源替代項目。項目以城市污泥等濕垃圾、園林廢棄物、果蔬廢棄物、農作物秸稈、人和畜禽糞污等城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以實現能源化、資源化利用為目的,建成投產后年可消納城鄉有機廢棄物60萬噸,預計年營業收入近1.6億元。該項目立項審批后,連續被列為河北省重點前期項目,目前已完成土地規劃調整,正在完善土地手續,計劃年內開工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將進一步奠定盈盛生物在生物天然氣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地位,對推動經濟綠色轉型,降低對化石資源依賴,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王琦璋說。
打破天花板 讓生物天然氣“高歌猛進”
當前,我國生物天然氣處于發展初期,面臨著技術不成熟、產業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和困難。而且,此類項目初期投資較大,回報周期較長,屬于微利產業,企業積極性不高,“上熱下冷”的現象持續存在。
其實,“十三五”期間,我國每年投資20億元,在全國范圍內共支持了近1400處大型沼氣工程和64個生物天然氣試點項目,但從運行狀態來看,滿負荷、穩定運行的項目依舊占少數,多數項目還處于試運行狀態。整體看,生物天然氣試點項目發展緩慢、對國內天然氣生產總量的貢獻率仍然偏低。
2015年,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下發文件,要在河北啟動綠色新能源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該項目既可以使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村有機廢棄物變廢為寶,通過厭氧發酵生產出生物沼氣,又能徹底解決農作物秸稈焚燒、畜禽糞便亂排亂放污染環境的問題,但該項目投資大、利潤低、收益慢,很多企業選擇了放棄。三河天龍集團董事長李明新勇毅篤行,力排眾議決定投資建設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發展綠色產業是人民賦予企業的歷史使命,更是企業應當承擔的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黨培養多年的民營企業家,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這件事。”李明新說。
為建成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該公司耗巨資引入國際上最先進的德國Bionova公司兼氧纖維素水解預處理技術、cstr厭氧發酵技術兩級除砂技術和三級膜提純技術,投資8000余萬元購置德國螺桿泵、雙膜干式儲氣柜、壓縮機整機、分氣柜、膜提純等進口先進設備,解決技術設備“卡脖子”問題。同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農村部農業規劃院、中國農業大學,達成了產、學、研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并在農業固廢能源化利用、有機肥生產應用、微生物菌劑制劑、高端農業種植等多領域開展綜合研究和廣泛合作。通過和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緊密合作,加大科研投入,研發生物發酵、有機廢棄物原料預處理、有機肥生產應用、生態循環農業等尖端創新技術,形成完整的核心技術體系,保持國內技術的領先優勢。
盈盛生物與中國農業大學水利簽署共建三河教授工作站及共建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三河研究院協議。
2021年4月,盈盛生物與中國農業大學簽署共建三河教授工作站及共建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三河研究院協議,將重點圍繞現代農業產業生產方式及有機廢棄物處理與高質化利用,開展工藝環境、有機廢棄物聯合厭氧發酵、沼渣沼液肥料產品、再生水灌溉與精準施肥等方面的應用基礎、前沿與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工作,解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科技問題;打造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移轉化、技術示范與培訓、人才培養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平臺。此次合作,為未來該公司核心技術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科研基礎。
三河盈盛生物現建有廊坊市高效微生物菌劑研發中心和科普基地,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目前,中國農業大學在全國的教授工作站不超過10個,產業研究院只有重慶、四川和蘇州3家,而這些產業研究院都是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的,而與企業共建的只有我們1家,說明我們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科研創新能力得到了中國農業大學的高度認可。”李明新介紹,公司現建有廊坊市級高效微生物菌劑研發中心和科普基地,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為了保障原料供應,公司制定了“企業為主體+經紀人+村委會+農戶參與”的運作收儲模式,投資4000萬元,先后購置近百臺收儲機械,通過為農民提供收割服務換取農作物秸稈。農作物秸稈收儲每年分兩季進行,夏收季節,收儲小麥秸稈;秋收季節,收儲玉米秸稈,年收儲量近10萬噸。同時,還在三河市李旗莊鎮、皇莊鎮、新集鎮糧食主產區設置農作物秸稈收儲站,挖潛盤活就近集中收儲。畜禽糞污原料為中小養殖散戶的養殖糞污,每年達10萬噸以上。公司利用發酵分離出來的沼渣、沼液來生產固態、液體有機肥反哺農業,實現了農業生產閉環產業鏈。
當前,該公司主要產品為車用燃氣、有機肥,年銷售收入超3000萬元。預計隨著沼氣發電、餐廚垃圾處理和微生物菌劑項目的建成投產,以及生物天然氣項目實現規模化生產、有機肥項目達產等盈利措施的實現,將實現年銷售收入超4000萬元,利潤超1000萬元。
“年產1800萬立方米生物燃氣項目計劃年內開工建設,建成后主要收益為車用燃氣、沼氣發電和沼肥有機肥生產銷售收入,以及秸稈、人畜禽糞便、餐廚垃圾、污泥、病死畜禽等處置收益,同時受益于CCER碳排放國家核證自愿減排的碳指標交易,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利潤6000萬元。”對于未來的發展,李明新信心十足。
另外,該公司生產所需的原料享受地方政府的收儲運補貼,在農業等有機廢棄物的處理上還享受政府購買服務形式的處理費用補貼,在原料的獲得和處置費獲得上,區域內具有優勢,可以保證公司長期和穩定的收益。
引領示范 擘畫綠色發展新版圖
盛夏時節,在位于三河市李旗莊鎮的百宏奶牛養殖場里,4000余頭奶牛正在悠閑地吃著草料。地面干凈整潔,溫度、濕度適中,除了飼料的清香味,空氣里幾乎聞不到異味,這里也是一座擁有國際級高端恒溫牛舍的現代化牧場。然而就在幾年前,這里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因糞污無法處置,一度讓這個養殖場無法經營下去。所以杭州認養一頭牛集團在決定租賃這個養殖場時,便首先和三河天龍集團旗下的盈盛生物簽署了牛糞處置協議。
“沒想到,如今這臭烘烘的牛糞竟變成了制造清潔能源的‘香餑餑’。”養殖場負責人張鵬介紹,牛糞實現能源化利用后,將原來的水沖糞工藝改成了干清糞工藝,清洗水循環利用,大大減少了糞污和用水量,現在每天養殖場僅需要處理300噸糞污,不僅解決了污染問題,還降低了成本,奶牛的奶質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可謂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豐收。
以畜禽糞污和秸稈為代表的農業有機廢棄物處理被認為是當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痛點。綠色環保理念的逐步回歸,群眾對生態宜居需求的日益迫切。“如何解決農業面源污染,構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推動區域清潔能源利用整體升級,這是在實現鄉村振興過程中必須要面臨的‘降碳’之路。”李明新說。
2020年1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2021—2023年)》。實施方案要求,到2023年,全省秸稈基本實現全面綜合利用,離田利用占比達到38%,能源化利用產業發展壯大,能源化利用占比達到11.75%,形成政府推動、市場驅動、主體帶動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規模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著力增加秸稈能源化利用。支持發展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積極推進秸稈生物質發電、秸稈熱解氣、秸稈成型燃料、秸稈打捆直燃等利用,優化農村能源結構。以“秸稈+糞污”收集式運營為主要推廣模式,2021年支持建設13處規模化沼氣工程項目。以集裝箱式干發酵技術為重點,到2023年共支持建設15座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生產生物天然氣項目。到2023年,全省沼氣、生物天然氣年均產氣規模達到3.1億立方米。
盈盛生物廠區。
風口機遇疊加、政策利好,為生物能源行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盈盛生物在制定發展規劃上也更加大膽和明晰:
積極研究探索綠氫能源的轉換方式和技術。通過城鄉有機廢棄物的處置,收集產生的生物沼氣,通過沼氣中甲烷裂解技術工藝,生產終端氫能源,形成來源于廢棄物的真正的綠氫產業鏈;
加大并購重組力度,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以北京為中心,優選北京、天津和省內環京設區市內,已形成的優質餐廚垃圾和秸稈處理項目,在資本的支持下,開展并購重組,盡快作大主業,提升主營收入和利潤;
利用中國農大研究院平臺,提高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以科研創新為抓手,充分利用中國農大的人才和科研力量,圍繞主業開展科研活動,力爭短期內通過標準制定、發明專利申請和轉化等,形成核心技術體系;
總結和完善綜合性廢棄物處置項目建設經驗,圍繞京津冀區域通過項目復制,加速產業布局。以自身的項目建設運營經驗,以及行業影響力,利用多種資源,瞄準唐山、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石家莊等環京津市,加快布局建設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置中心……
“在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全社會更加關注‘三農’的情況下,人們必定會對生物質能、沼氣及生物天然氣有更新的認識,必將為沼氣及生物天然氣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生物質能是一種‘負碳’能源,能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已成為共識,沼氣及生物天然氣的未來發展可期,但并不是爆發式發展,而是循序漸進、可持續的發展。”李明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