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林海中旋轉的風機。劉春學 攝
長城網訊(記者蔡建剛 通訊員孫婷婷 蓋巧玲)九月的塞罕壩,天高云淡,層林盡染,滿目蒼翠。
驅車行駛在塞罕壩的路上,藍天、白云、無邊的林海,相互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放眼望去綠色浩瀚的林海中,旋轉的風車,村民屋頂整齊的光伏板,通過條條飛架的銀線,將流動在塞罕壩林海中的綠色清潔能源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千家萬戶。幾十年來塞罕壩幾代電力人艱苦奮斗,砥礪奮進,深深地融入了綠色塞罕壩的海洋,為塞上明珠增添了一抹靚麗的國網綠。
塞罕壩自然稟賦優越,清潔能源豐富,新能源發展迅速。當前,在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國網冀北電力緊扣“一體四翼”發展布局,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建設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努力在服務實現“雙碳”目標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近年來,國網冀北電力加快推進清潔能源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兩山”理論,截至2020年底冀北電網新能源裝機容量已達2822.1萬千瓦,新能源成為冀北電網第一大電源,打造了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冀北樣板”。
智慧電網 推動綠色發展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堅強智慧電網是重要一環。國網冀北電力聚焦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圍繞促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等八大領域,建設多要素齊全、多場景合一的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著力打造電網發展升級的“綠色范式”、能源消費轉型的“低碳范式”、全要素發力的“和合范式”,創建全綠電生產、全綠電鄉村、全綠電旅游示范窗口,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形成以電為中心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輸電智能管控可以對火點在一分鐘內快速定位、對火情信息準確推送,跟蹤火情發展趨勢,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提高處置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冀北承德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兼運維檢修部主任宋新利介紹,自2020年3月起,該公司結合地區輸電線路實際,在多次同承德市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后,提出建設承德供電公司輸電全景智慧指揮中心。今年2月份,承德供電公司輸電全景智慧指揮中心建成投運。
承德供電公司輸電全景智慧指揮中心。蔡建剛 攝
針對輸電通道外力破壞防護專業領域的“無人區”現狀,承德供電公司通過科技創新應用,整合了承德市政府林火視頻監控及供電企業的線路可視化、分布式故障監測、無人機自主巡檢等六大智能系統,實現了輸電線路的立體聯合巡檢、智能隱患識別、智慧故障研判。
今年4月26日,220千伏塞罕壩變電站開工建設,這是國網冀北電力首座220千伏多站融合智慧變電站。智慧變電站與智慧輸電線路共同構成塞罕壩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建成投產后,將大幅提高塞罕壩清潔能源的消納及送出能力,優化電網結構,提高供電可靠性。
同時,該公司拓展“供電+能效服務”廣度深度,開拓碳交易業務,試點研發碳賬單,探索評級碳碼產品,個性化訂制低碳綜合解決方案,促進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塞罕壩國家冰雪訓練基地實現綠電交易,用電成本降低20%以上。
綠色引擎 驅動高質量發展
“現在咱們村家里都是電器,像冰箱、冰柜、電炒鍋、電飯鍋,你讓誰去燒火誰也不去,因為光伏發電有收益,他有這個條件。”村民安國義說。
兩年前,安國義家屋頂上安裝了18塊光伏板,合計容量5000瓦,一年算下來凈賺4000多塊錢,除去自家的電費1000多元,其他都是盈余。太陽一出來就賺錢,自從整村推進太陽能發電后,村里參與的四十戶居民一年可發電8萬度左右。
“綠色光伏確實是不錯,對村民有很大的收益。這樣一來就鄉村振興這塊,對老百姓好處也沒的說。”提到屋頂光伏發電,復興地村組長鄭寶才滿臉笑意地說,村里共有8家屋頂安裝了共計144塊光伏板,每個屋頂由5戶人家分攤,每戶每年收益平均在700多元,被村民成為“陽光存折”。
村民屋頂整齊排列的光伏板。蔡建剛 攝
這樣的變化得益于塞罕壩有著豐富的“風光”資源,全年5-6級風以上天數有300多天,年均日照時數為2368小時,為風光發電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新能源裝機從2014年的137.2萬千瓦增長至現在的411.7萬千瓦。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而鄉村電氣化促進了鄉村能源生產和消費升級,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
為加快鄉村電氣化,冀北承德供電公司在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區域內完成中低產田電氣化改造13萬畝,建成全電綠色農業高標準農田5.63萬畝,全電化設施大棚1020個。建成分布式光伏1462戶,容量48.8兆瓦,年發電收益達4920萬元,惠及1347戶農戶,實現全額消納,助推構建鄉村產業發展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