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興國學之風,在中華好詩詞和國學經典的春風引領下,神州大地到處春潮涌動,瑯瑯讀書聲不絕于耳。然而,中醫經典卻常常受冷落。在抗擊新冠肺炎之際,不妨引用醫圣張仲景的論述,可能有助于新冠肺炎的防治。
一代先賢醫圣張仲景在他的《傷寒雜病論》序中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與現在新冠肺炎相似)。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醫圣救民于水火之心可見一斑。
在《傷寒雜病論》中,他多次論及風寒束表、痰飲內停(包括心力衰竭、肺炎、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的治療。如“傷寒,……心下有水氣……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咳,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中、重癥患者,按著“傷寒論”的概念,就是風寒束表、痰飲內停,郁而化熱,完全符合張仲景小青龍湯、小青龍加石膏湯癥。因此,輕、中、重癥患者應用小青龍湯或小青龍加石膏湯應該有“奇效”。
我遵古訓,作新方,治療心力衰竭和肺部咳痰喘有良好療效。處方如下:小青龍加石膏湯+黃芪、黃芩、百部、金銀花、板藍根等。生石膏是消除陽明郁火、清熱除煩、解肌退熱的良藥,用量根據發熱輕、中、重程度分設30、50和100g三檔。其中黃芪扶助正氣、托里固表、排膿生肌、增強免疫力;黃芩清上焦郁火(抗炎、抗過敏)、百部潤肺止咳(有強大抗炎作用)、金銀花、板藍根等為清熱解毒常用良藥。
一位南方少年患擴張型心肌病、全心擴大、嚴重心力衰竭,當地久治不愈,我們的心力衰竭團隊將少年治愈了。該少年的老師感謝我們,送寫有“學貫中西,杏林望重,術精內外,橘井名高”匾額。
“杏林”和“橘井”均為醫學界的別稱。其中杏林指三國時期董奉為民治病,愈后植杏五株,十五年后杏樹成林。橘井見于晉朝名醫葛洪的《神仙傳·蘇仙公傳》,講漢文帝時蘇耽奉命上天成仙,天仙儀仗隊降臨蘇宅,臨行前蘇耽告知其母:“來年天降瘟疫,取我家橘樹旁井水一升,橘葉一片,可治瘟疫。”來年真的天降瘟疫,其母從之,果然靈驗。
這雖是神話故事,卻很有現實指導意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按照有關指示,應收盡收,方艙醫院,就是創舉,就是用“橘井神水”等大兵團作戰的方法來抗瘟疫。
清代名醫陳修園,又名陳念祖,曾在直隸為官。著《醫學三字經》,為中醫學啟蒙讀物,在中醫學界影響深遠。在《醫學三字經》“咳嗽第四”一節中寫道:“氣上嗆,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輕。肺如鐘,撞則鳴。風寒入,外撞鳴;勞損積,內撞鳴。誰治外,六安行;誰治內,虛癆程。挾水氣,小龍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細味,一齊烹;長沙法,細而精”。
無論中醫還是西醫治療“咳痰喘”,均感到頭痛而棘手。中醫有“治病不治喘,治瘡不治癬,治喘(癬)丟了臉”之說。陳修園的《醫學三字經》對于“咳嗽”論述十分精道,認真研讀,努力實踐,對于“咳痰喘”的治療可能別開生面。
這里對于咳嗽的癥狀描述惟妙惟肖,嚴重咳嗽則伴隨劇烈干嘔或嘔吐,翻腸倒胃。外感風寒引起咳嗽用“六安煎”,為張景岳方,實為二陳湯加杏仁、白芥子。處方如下:清半夏6g 陳皮5g 茯苓6g 甘草3g 杏仁去皮尖6g 白芥子5g 生姜7片,寒甚加細辛2g。陳修園注,每用此方,必去白芥子,加干姜、細辛、五味子(姜細味)。對于本次抗新冠肺炎,本方再加黃芪20g(扶正培本、補氣固表)、黃芩(清上焦抑郁火)、百部(潤肺止咳)、金銀花、板藍根等,應該有很好療效。
虛勞患者必用扶正培本之法,如四君子湯、八珍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金匱腎氣丸等。
最值得稱道的是,陳修園對于小青龍湯和小青龍加石膏湯給予高度評價,應該在抗新冠肺炎中發揮重要作用。“挾水氣,小龍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細味,一齊烹,長沙法(張仲景曾為長沙太守),細而精”。其中(姜細味)干姜、細辛、五味子為治療“咳痰喘”的核心、關鍵藥物。
抗新冠肺炎期間,需要切斷人與人之間接觸,居家隔離;或者在親屬鄰居感染新冠肺炎后,驚恐萬分,惶惶不可終日。表現為胸悶、胸痛、憋氣、嘆氣、噫氣、恐懼、心悸、怔忡、焦慮、抑郁、呼吸困難等“精神-心理”障礙,這種表現即為焦慮、抑郁狀態。上述情況為內傷七情中“肝氣郁結”所致。
因此“疏肝解郁、平胃降逆”等疏肝理氣的治療原則為治療的關鍵環節。可用中醫的“疏肝解郁”“調和營衛”“平胃降逆”等調整陰陽和氣血平衡等方法來治療。結合放飛心情,讀書、寫字、養花、作畫、家務勞動、規律生活和運動,療效相得益彰。
加味逍遙散有利于改善自主神經癥狀,如疲乏、多汗、多夢、頭痛、眩暈、心悸等,尤其對于女性抑郁、驚悸、不眠等有良好療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或補中益氣湯加味對于驚恐發作有較好療效。溫膽湯對于調節大腦皮層功能,緩解腦血管痙攣、減輕心悸有良好作用。半夏瀉心湯則治療上腹痞滿,惡心嘔吐,主要功能是宣通氣機,降陽和陰。我院生產的“柴胡安心膠囊”非常適合上述情況的治療,合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黛力新)早1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5mg早1次,療效更為顯著,尤其對于伴有嚴重驚恐、心悸、怔忡、焦慮、失眠患者有良好療效。
以下是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焦慮性神經癥(驚恐障礙)的典型病例。
某女,57歲,因胸悶、胸痛、心悸、早搏、呼吸困難發作6個月,加重伴嚴重不安、嘆氣、噫氣、頭痛、失眠、瀕死感20天,由急診120轉送我院,心率78/分,血壓110/80mmHg,血糖4.9mmol/L,總膽固醇4.86 mmol/L,LDL-C3.0 mmol/L,HDL-C1.4 mmol/L,甘油三酯1.49mmol/L,沒有嚴重心律失常、心肌酶和肌鈣蛋白異常。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前降支中段30%—50%狹窄,右冠狀動脈第一轉折處內膜粗糙,30%狹窄,其余冠狀動脈無異常,按冠心病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治療無任何好轉,考慮更年期綜合征,檢查女性激素無任何異常。患者的癥狀持續不能緩解,因為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僅僅輕度異常,以冠心病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不能解釋患者的臨床表現,因患者有強烈的緊張、害怕、恐懼感,并有情緒低落、缺乏興趣、無望、無助、無力等,經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測定,為20分,為肯定焦慮狀態(總分>7分可能有焦慮,>14分為肯定焦慮),于是給予抗焦慮抗抑郁藥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黛力新),每天早1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10mg 1/日,同時給予我院院內中藥制劑柴胡安心膠囊(柴胡、芍藥、桂枝、半夏、龍骨、生姜、大棗、甘草)4-6粒,日三次,疏肝理氣、和解營衛(即中醫抗焦慮抗抑郁)。第4天后患者一切癥狀迅速好轉,10天后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失眠、嘆氣、噫氣等癥狀完全消失,囑咐持續服用柴胡安心膠囊和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黛力新)、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現恢復良好。
黃帝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又云:“上工治未病”。因此,抗新冠肺炎,貴在預防。
盡量居家隔離,不與他人接觸,是切斷傳染途徑的良策。必要接觸時主動保持距離(人與人之間距離≧2米),最好將“摩肩接踵”改為“望塵莫及”(電話交流)。最主要的是增強體質、增強自身免疫力。建議在居家隔離期間加強營養、適量增加運動。無運動設施,可居家做太極拳、原地慢跑、原地踏步、做廣播操等。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可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做下肢踢腿動作,類似“空中跑步”。(作者: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教授 劉坤申)
作者簡介:劉坤申,1944年生,曾為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70年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療系畢業,1981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研究生畢業,曾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委員、常務委員、專家會員,河北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多年來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疾病,在“雙心醫學”和心力衰竭防治中取得進步,深得國內患者好評。其中,在采用中藥治療重癥心力衰竭、慢阻肺急性加重、喘息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咳嗽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此文為推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