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通訊員李月英 白天龍)近日,河北徐水南青公村的百余畝大棚蟠桃迎來豐收季。“桃樹盛果期畝產6000斤以上,按近兩年的行情算,每畝收入能有4萬多,這小蟠桃可成了咱農民致富的‘金疙瘩’!”66歲的果農駱全福邊采收桃子,邊隨手摘掉遮擋陽光的葉子,“疏葉和樹壟里鋪設反光膜都是為了讓果子更好地著色,顏色更漂亮,口感也更甘甜。”老人眼角額頭的皺紋里都溢滿了笑容。
果農展示剛剛摘下的蟠桃,掩飾不住收獲的喜悅。李月英 攝
一座座大棚里,沉甸甸的扁圓形果實綴滿枝頭,紅綠掩映,果香醉人。大棚外,十幾個人在涼棚下精選優質果子,熟練地套網裝箱,忙碌中伴著歡聲笑語,臉上掩飾不住豐收的喜悅。兩小時光景,2200余斤蟠桃包裝完畢,裝車準備搭乘冷藏車發往廣東深圳。
果農們忙著將新鮮采摘的蟠桃套網裝箱。李月英 攝
說起種植蟠桃的經歷,駱全福打開了話匣子:“我們老哥倆種了半輩子桃樹了,從1981年分了責任田那會兒開始,從露天種植到大棚桃樹,從普通品種更新為品質更高的蟠桃,從老一套土法子到現代化的授粉、智能控溫等先進管理技術,都一步一步摸索學習,有了成功經驗,見到效益了再教給鄉親們,帶著大伙兒共同致富。”
南青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常坤介紹,駱全福、駱全生兩兄弟是全村最早種桃樹的,通過溫度、授粉、通風、肥料等關鍵因素的有效調控,使原本7月份成熟的蟠桃提前在5月中旬搶“鮮”上市。兄弟倆憑借20多年積累的種植經驗,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桃專家”,帶動本村40余農戶種植蟠桃200余畝,除了供應京津冀市場和當地游客采摘,還遠銷深圳、俄羅斯等地,成了遠近聞名的“蟠桃之鄉”。
近年來,徐水區依托各地傳統農業資源,因地制宜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設施農業,優化整合土地、技術、勞動力、市場等資源,大幅提升農業附加值,逐漸形成西紅柿、草莓、蟠桃、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等一批叫得響的特色農業品牌。全區設施農業近萬畝,其中瓜果類1000余畝,實現全年果蔬不斷檔,除了種植戶收入可觀,還附帶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徐水區擁有設施農業近萬畝,其中水果類1000余畝,實現全年果蔬不斷檔。白天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