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通訊員 王金全)行走在明亮整潔的鄉村小路,房屋掩映在綠樹間,百花叢中孩童們嬉笑打鬧,耄耋老人樹下納涼,一副民風淳樸、景色怡人、悠然自得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展現在眼前。這里就是“村在林中、樹綠花紅,村容整潔、空氣清新”的和諧宜居美麗鄉村——三河市泃陽鎮錯橋村。
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錯橋村黨支部堅持以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生態建設,緊跟綠色發展“指揮棒”,圍繞“黨建引領+生態綠色”,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力促經濟綠色發展,帶領全村群眾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為建設文明和諧、幸福美麗的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在錯橋村村委會,村黨支部成員正在對村內人居環境的進一步維護進行討論。近年來,村黨支部充分利用“三會一課”對黨員進行生態振興教育,不斷增強大家的生態振興意識,使大家認識到,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在五大振興中具有引領作用,村黨支部扛起綠色環保“先鋒旗”,積極謀劃相關工作,組織黨員和群眾為生態振興共同獻力。
村黨支部書記史衛東說:“鄉村要振興就要立足長遠,堅持綠色發展,而不能為了短期經濟利益發展耗能高、有污染的工業項目,在有了生態振興意識后,我們村黨支部開始積極籌措資金。通過討論,黨支部制定“請上級支持一點、村集體自籌一點、組織黨員和村民捐助一點”的工作思路。在捐助的過程中呢,黨員們都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踴躍捐款,為實施生態振興提供了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樸素話語,既是對修路致富實踐的認可,也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農村公路是關系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公益性服務設施,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帶動性作用。
過去的錯橋村,主路、支路坑洼不平,下雨常常積水,連出租車都不愿意到村里來,影響村民生活,更影響村莊發展。2019年,村黨支部確定修建方案,正式啟動重修主路工程,將原來4米的路面拓寬到6米,坑洼不平的路面也變成水泥路面。2021年末,又爭取上級支持,將水泥路升級為柏油路,同時拆除村里的占道違規建筑,將村中11條寬5米至7米不等、總長2800余米的支路全部修成水泥路。村外也修了5條4米寬、共1200米長的田間路。從此,村里徹底告別了難行的泥土路,村街面貌煥然一新。
路要平,水要綠。“垃圾坑”“臭水坑”曾是錯橋村生態振興道路上的一個攔路虎。村里原有5個面積不等的廢棄坑塘,由于長年沒人管理,坑內堆滿各種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致使坑水烏黑惡臭。村黨支部決心根除“垃圾坑”“臭水坑”,村里投入300余萬元,因地制宜,對坑塘進行徹底根治,還村莊以清新的空氣,怡人的綠水。
如今,“垃圾坑”搖身一變成了小花園、游樂場,成為村民們茶余飯后的游玩好去處,也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村民高占春高興地說:“以前的臭水溝變漂亮了,有荷花有樹有花有草,跟個公園一樣,早上晚上的老百姓們都愿意來這邊玩來。”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錯橋村以黨建引領助推發展生態農業,把綠色農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積極引導群眾靠特色種植走出了一條蔬果增效、群眾增收的特色生態“致富路”。
“錯橋村蘿卜脆,花生香,瓜果賽蜜糖,大姑娘不出莊。”村里所產的“紅心美”蘿卜十分有名,遠銷北京、天津等地市場。全村種植“紅心美”蘿卜和黃瓜、西紅柿等蔬菜300余畝。為了打造錯橋蘿卜品牌,村里組織菜農引進“紫美人”等新品種,深受京津冀地區消費者喜愛。
在村民孫曉梅的大棚里,壟壟黃瓜郁郁蔥蔥,寬大嫩綠的葉片恣意舒展,一朵朵嬌嫩的黃瓜花綴滿藤蔓,清新氣息撲鼻而來。孫曉梅忙著在綠油油的黃瓜棚內掐蔓、澆水,享受著豐收帶來的喜悅。孫曉梅說:自家的幾個大棚主要是種黃瓜和蘿卜,村里給引進的新品種很受歡迎,產量高了,收入也高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近年來,錯橋村依托得天獨厚的綠色生態資源優勢,推動黨建引領與生態保護相融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把黨建力量轉化成“經濟綠能”。村黨支部根據本村土地實際,在村東密涿支線高架橋兩側、泃河兩岸、鐵路兩側等地科學種植各種樹木,將村莊打造成一個天然氧吧,春天樹綠花紅,夏秋桃紅梨黃,一派田園風光。2021年,錯橋村被授予“三河市文明村”稱號。